近年來,陜煤榆北煤業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貼“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代主題,堅持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應用高利用、低排放的前沿技術,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綜合利用,推動零碳轉型,打造綠色環保企業。
描“繪”底色 向綠篤定而行 不負青山,方得金山。榆北煤業始終堅持生態與經濟效益并重、生態與企業發展并行,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為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描繪礦井綠色版圖底色,公司印發了《2023年節能環保工作安排意見》《2023年環保基礎管理考核辦法》,明確全年工作思路、重點工作及考核辦法。充實環保專業隊伍,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壓實各方責任,把控時間節點,及時提交問題清單和整改措施,確保各項責任落實落地。 在思想引領上久久為功,組織全員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培養員工樹牢環保意識。今年以來,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環保普法宣傳及專業知識培訓10余次,累計參與900余人次。“六五環境日”期間,組織所屬單位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系列宣傳活動,推動廣大員工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采用“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開展環保設施設備現場管理排查、環保設施運行與管理問題專項整治、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自查自糾等專項活動,并邀請環保專家對所屬煤礦開展專項排查,在以查促管,以查代培中促進環保管理水平與人員業務本領“雙提升”。 借“智”蓄能 助力綠色發展 榆北煤業以打造世界一流綠色智慧能源企業為目標,聚焦智慧賦能,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構建“智能+綠色”為主的智能化低碳、安全高效的模式,促進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公司低碳綠色發展。 在所屬單位,智能化減人、信息化提效已成浩浩湯湯之勢。依托工業環網及智能管控平臺,各礦井供電系統、泵房排水系統、智能采掘等智能化系統建設投用,打破了以往煤礦的“數據孤島”,使得數據統一采集、統一存儲、統一深挖利用。隨著智能化綜合管控平臺、自動巡檢機器人、黑燈工廠等一大批新裝備新技術開始大放異彩,固定場所無人化、采掘工作面少人化的景象成為常態,為推動礦井低碳高效運行和質量效益提升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和支撐。 如今,工作人員只需坐在主控室穿著西裝襯衫,輕點鼠標,百米井下的運輸皮帶、先進集成的智能綜采設備等依次有序啟動,源源不斷的烏金被運進煤倉,經過洗選,就可開啟下一段旅程。 而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公司開展煤矸石井下充填、供熱工程改造、永磁電機應用等一系列節能減排項目,節能降耗、低碳高效成為探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長久之道”。通過礦井疏干水循環利用、洗水一級閉路循環、煤泥水對外“零”排放等技術改造,實現了“不讓一滴污水流向大自然”的目標。 “治”領未來 留住綠水青山 如何破解礦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難題?榆北煤業以打造綠色礦山為目標,加快礦山生態治理,積極探索礦山綜合開發利用模式,修復綠色“無廢”礦山,添“綠”又生“金”。 為了呵護一方凈土,所屬各礦井統籌規劃礦區園林,踐行“見縫植綠、應綠盡綠”的原則,因地制宜,合理種植,基本形成了礦區“步步見綠”的綠化新格局。成立陽木生態公司,探索最新礦山復綠科技成果以及損毀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新技術,為陜北地區礦山生態修復提供新的范式。以涌鑫公司為例,該公司對廟溝門鎮沙壕梁實施采空沉陷治理區土地復墾工程,通過開發式治理、裂縫填充、自然恢復等方式完成了6個沉陷區治理項目,治理面積4238畝,整治后的土地植被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 而在綠色產業布局上,榆北煤業同樣完成了煤炭企業的“換道領跑”。公司不斷完善優化風電、光伏產業配套,全面構建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優勢互補、協調互動的產業格局。建成投運科技研發大樓分布式光伏項目,每年可發電73000kW·h,節約標準煤32.26噸,減排二氧化碳42.4噸。小保當、曹家灘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均通過驗收并投運,一個個光伏項目化身一座座“陽光銀行”,為公司壯大新能源產業提供了不竭動力。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如今,榆北煤業綠色礦山建設已經呈現出美麗的俏模樣,未來,將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自覺做綠水青山的守護者、金山銀山的創造者、生態文明的建設者,用實際行動詮釋綠色礦山的內涵,打造天藍、地綠、和諧、美麗的生態環境。(賈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