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陽光灑落在榆溪河畔的榆北科研大樓,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10月21日,公司“比能力、強素質、展作風”新聞寫作業務競賽落下帷幕。這是一場榆北新聞人的“趕考”,是對公司新聞宣傳更高水準人才的培養和選優,也是這群新聞人的“補給站”。
蛻變、升級,心向往之,從這里開始……
這場培訓,收獲了什么? 來自各單位的宣傳骨干在本已忙碌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和精力,憑借對新聞宣傳的熱愛和執著,完成了每一次的宣傳任務,而這場培訓,堪稱“及時雨”。 《全媒體時代的輿論引導和危機處置》《新聞攝影與短視頻制作的“術”與“道”》《如何提升投稿“命中率”》……豐富實用的培訓內容,全程高能,干貨滿滿。 大學教授、資深媒體記者……老師傾囊相授,解答疑惑,如同武林高手般打通了學員們的“任督二脈”,令他們在新聞宣傳的道路上更加暢通無阻。 “當看到黃珞老師分享一組《我和我遠方的家》的圖片,讓我對新聞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好的新聞一定是策劃出來的?!?/p> “培訓老師們結合大量鮮活的案例進行‘解剖式’教學,這場培訓真的既解憂、解惑又解渴?!?/p> 經歷了知識的洗禮,大家有著共同的感受:業務水平提高了、綜合素質加強了,宣傳思維和格局都被打開了。 頭腦風暴,怎樣激發思維和靈感? 14個主題,涵蓋了智慧化建設、安全管理、綠色發展、人才建設、民生工程等公司全部推動的重點工作。 14名選手,“跳出”了禁錮自己思想的牢籠,帶著新聞線索與求知欲,深入采訪,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心去悟,限期內完美地解答了線索的內容。 14篇稿件,有的稿件角度小,但反映的主題可并不??;有的稿件角度新,不落俗套,新穎別致;有的稿件角度實,實話實說,不夸大,不虛報;有的稿件角度細,能始終按照“三貼近”的原則突出報道的現場感和鮮活性。一篇篇高質量稿件,無不體現著大家卓越的新聞敏銳性、扎實的新聞調查能力和縝密的思維能力。 時間雖短,但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努力發揮自身最大的能量,飽含心血與汗水,凝結了智慧與情懷。 有的面對著密密麻麻的采訪提綱,猶如努力在復雜的迷宮中尋找出路;有的借助咖啡的幫助,保持清醒頭腦,不覺間熬到深夜;有的更是反復推敲稿件內容,咬文嚼字、精益求精,力求呈現最完美的作品…… 巔峰對決,實戰出了哪些真章? 決戰開始—— 一場“真刀真槍”的比拼,10月21日在公司科研大樓拉開帷幕。 新聞寫作業務競賽現場,他們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在競技場上大顯身手。這場競賽,不僅是對新聞工作者的一次全面檢視,更是對他們能力的一次自我突破;不僅是實力與才華的碰撞,更是激情與勇氣的較量。 “書記,我要干宣傳!”一句對宣傳工作的誓言,喊出了參賽選手薛起哲對新聞宣傳的滿腔熱血和奔赴山海的決心。 “風起、風來、風吹;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參賽選手盛一丹用“三股風”刮起了榆北的崛起之風、強企之風。 “你回去吧,單位很好,在門口看了就滿意了……”弓瑞鋒以他的親身經歷,哽咽講述榆北基層有溫度的感人故事,一度讓全場觀眾潸然淚下。 …… 在10分鐘的展示時間內,大家拿出“看家本領”向評委闡釋作品的構思角度、創作過程、具體內容等。評委們則嚴格按評分標準從寫作能力、文字組織、現場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判。大家相互汲取經驗、啟發靈感,以賽強技、以賽賦能、以賽代訓、以賽增誼。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相信在日后的新聞宣傳工作中,新聞工作者們能夠更好地用新聞的眼光挖掘榆北發展“富礦”,以本次競賽為契機,積極踐行“四力”,保持腳底有泥、心中有民、眼中有光,以典型人物故事、身邊細節變化,揭示主題,記錄發展,唱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為公司持續走向優秀,奔向卓越貢獻新聞宣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