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新質生產力”這一詞線上熱搜,線下熱議。如何結合煤炭企業發展實際,培育“新質生產力”這一考題躍然紙上。
在此轉型關鍵時期,涌鑫公司勇立潮頭,以綠為底色,以智為底蘊,以創為底氣,解鎖“新”“質”密碼,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綠為底色 繪就“美麗涌鑫”新畫卷 “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協調發展,描繪新質生產力的鮮明底色。”隨著涌鑫公司“雙碳”目標的確立和工作實施辦法的執行,一條富有綠色內涵的新質生產力的賽道已悄然開啟。 涌鑫公司積極踐行綠色環保理念,完成了智慧水務系統建設,將污水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利用“調節預沉+超磁分離+過濾處理”的處理工藝使礦井水處理站實現了6000m3/d的處理能力;采用“二級生物處理+深度過濾+消毒”的處理工藝,生活污水處理站日處理能力達到720m3/d;新增MBR污水集成處理系統,實現了100%循環利用、廢水“零排放”。 針對有效抑制礦區揚塵,先后完成了環保儲煤棚建設、礦區智能降塵系統建設和沙梁煤礦鍋爐煙氣監測系統升級等;在廠界周邊安設防風抑塵網、環保吸塵噴霧機,對礦區道路實行“三掃四灑”,極大提升了礦區整潔度。 如果說礦區的綠是一種外在美,那么沉陷區生態恢復治理,則是一種內在美。涌鑫公司通過聯合榆林合力團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于廟溝門鎮沙壕梁實施采空沉陷治理區土地復墾工程,對涉及損毀的林、草地進行補植補種…… 不難發現,在一輪輪企業改革的發展中,以綠為底色是涌鑫公司煥發新春的“長生不老藥”。 智為底蘊 賦能“智慧涌鑫”新未來 寬敞明亮的無人值守變電所,自動巡檢機器人靈活穿梭,一雙靈動的“眼睛”360度偵察著周圍的各類設備與環境,自檢畫面可直接利用以太網連接至智能分控中心,實現人、機、物之間的互聯互通、協同生產……走進涌鑫公司,探尋藏身于智能化建設中的“新質生產力”。 “目前,涌鑫公司構建了‘一張圖一平臺五中心’智能管控新模式,設計實施涵蓋‘公司決策云+礦井管控云+智能化采掘、生產輔助、監測監控、經營管理等N個子系統’的智慧礦山管理平臺,完成了所屬礦井56個子系統數據入湖。”該公司生產技術管理部經理段江飛頗為自豪地表示。 點滴蛻變,映射的是新質生產力加速匯聚的時至勢成。 在涌鑫公司安山煤礦智能分控中心,屏幕上清晰展示著視頻監控系統的界面。隨著工作人員按下桌面操控臺上的啟動按鈕,監控屏幕上膠帶機、轉載機、破碎機等依序啟動運轉,采煤機所到之處,割煤,推溜,移架等一氣呵成,滾滾“烏金”通過傳送帶緩緩運至地面。 “之前從沒想過!告別了臟兮兮的工作服和嘈雜的作業環境,身著干凈整潔的正裝,坐在操控臺前便能控制一切?!币灾悄芑夹g賦能高效生產的應用場景,讓值班員段斌感慨萬千。 創為底氣 助力“科技涌鑫”新高度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庇况喂纠卫伟盐者@一核心要義,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智能采煤、智能掘進、智能通風、機器人研發等方面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不斷以“新技術”催生“新質生產力”開花結果。 國內首套復雜地質礦井“一系統多用、一機兩用”“環繞式”智能快掘裝備成功應用,實現了薄煤層安全高效掘進模式的新突破;率先完成西北地區首套井下變電所電動隔離改造工程,徹底實現了煤礦井下變電所真正意義的無人值守,并于2023年順利通過陜西省能源局A類智能化礦井驗收。 在嘗到技術創新帶來的甜頭后,涌鑫公司堅持“技術難題變為研究課題”研發導向,圍繞“科研項目”持續加大創新投入。上半年累計完成技術創新成果47項、其中精優作業法26項、創意金點子21條,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活力。 無獨有偶,2024年1月該公司張樂創新工作室被榆林市總工會命名為榆林市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至今共進行課題研究180余次,獲得國家級創新成果榮譽7項,省級創新成果榮譽5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8項,憑借“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技術和工藝,將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