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詩共欣賞:陶淵明、杜甫、李商隱三家詩講錄》這本書是根據葉嘉瑩1988年7月在北京的一次演講內容整理,雖時隔多年至今讀來仍然新鮮。整體是偏白話的,便于讀者理解。文中通俗易懂的為我們分析了陶淵明、杜甫、李商隱三位大家的詩作。
葉嘉瑩先生曾多次引用老師季羨林的話“余雖不敏,余雖不才,然余誠矣”來表達自己熱愛詩詞、想為古典詩詞的傳承盡一份力的真誠。以我讀此書的觀感來說,葉嘉瑩先生的古典文化、西方文學修養都很深厚,書籍和演講的內容從不是照本宣科,是很有見地的。書中有具體的知識,也有方法,有感性,也有理性,她的講解能夠真正地給幫助讀者打開理解古典詩詞的大門。
或許和她自身經歷有關,可以發現她講詩詞的特點是中西結合,在結合古人的一些文學理論、創作歷史背景、追溯作者的思想活動,又參考了一些西方文學理論。如書里講詩詞中字與詞的選擇時,就用到了西方語言學理論;說詩句的表層意思與內在含義時,用了西方接受美學和符號學的觀點;再如讀者因作品內容帶來的感動或因作品聯想自身引發的無窮感受這一觀點,結合西方語言學、詮釋學、讀者反應論、接受美學、新批評和意識批評等各種學說說明。她讓理論的嚴肅性與詩詞的雅致融會貫通,古老沉寂的詩詞與現代學說結合更有別樣色彩。
讀此書可以明顯地感知到一點,她能解讀到我們未曾理解到的深厚情感與人物特色。我們都知道陶淵明田園淡泊、杜甫沉郁頓挫、李商隱深情綿邈,讀詩自然而然會代入這些特點去理解詩句,但在她眼里,陶淵明是自我實現的人,杜甫的感情是博大深厚的,李商隱的迷惘里滿是熱切的追尋和悲哀的失落。也提醒我們,讀詩詞與做事時,不要先入為主。
葉嘉瑩先生的分享與講解,如同春風拂面,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重新感受到了與詩詞相遇的美好,讓煩躁的心安定了下來。讀詩詞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大家不妨拿起書本或是聆聽先生的音頻,去感受詩詞的魅力,體會詩詞的寧靜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