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文苑
只此清明
發布時間:2024-04-04     
作者:劉洋     
分享到:
《歲時百問》里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薄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穭t解釋道:“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鼻迕骷仁且粋€節令,也是一個節日。作為節令,清明時萬物顯現,氣清景明,適合春耕春種,讓人陶然;作為節日,清明節是緬懷故人的日子,讓人傷懷。
在春分與谷雨之間,清明,是一首古老的歌謠,源自于《詩經》的風雅頌,與唐詩宋詞相輝映,傳唱著歲月的旋律,傳承著華夏文明的禮儀之邦、孝道文化,奏響著生生不息的華美樂章。在清明節氣中,“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成為文化密碼,喚起人們對過往的遙遠回憶。游子在“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中流露出纏綿的鄉愁,而“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里又透露著歸家的渴望。
古往今來,傳唱不衰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落在心頭卻是暖綿綿。清明雨里寫不盡清明的哀思,“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懷念逝去的親人,緬懷先烈功勛,思念的淚水,滴答滴答在雨中得以流淌,穿過時光的長河,走入永恒的記憶,細膩而真摯。
踏青尋春,是清明別樣的樂趣。仲春與暮春之交,生機勃勃,桃蕊吐艷,柳綿垂金,伴隨著雙飛紫燕和舞動的風箏,一行人踏青迎春,藍天白云映在湛藍的湖水中,草木新綠,鮮花綻放,微風拂過,讓人心曠神怡。
走在郊野間,花開桃紅,柳絲如煙,粉紅的花瓣落滿了地面,微風拂過,桃花瓣隨風飄舞,落英繽紛;遠處的山間,桃花恰似粉色的霞光,灑在云霧繚繞的山巔,美不勝收。清明是花香,是清風,是記憶和傳承,不只有悼念與思念,更是對大自然的感恩和珍惜。 或許在清明的雨露中,我們會找到內心的寧靜和釋然;也可能在春光明媚的陽光里,找到迷失已久的勇氣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