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体育-首页

員工文苑
故鄉的秋
發布時間:2023-10-24      作者:余樂彥      分享到:

640.jpg

如果說金桂飄香是秋天的開場白,那秋雨過后星星點點的桂花就是秋天給大自然上的第一道金色,緊接著是田間地頭那葉子枯黃看似不起眼的玉米(苞谷),它們要脫去灰褐色的外衣才顯露出本身的黃色的。霜降將至,原本掛在枝頭那青澀的柿子也迫不及待地擦上了橘色的腮紅。我想,再過不久便能看到滿山遍野盡是楓葉的深紅了吧!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我看來,秋天除了蕭瑟也帶給我一種熱烈的感覺,因為它總能讓我在萬物滄桑中找到那一抹最鮮艷的金黃,仿佛在告訴我,不論什么時候都要充滿希望。這種撫慰常常讓我覺得溫暖,讓我在失去時坦然接受,在受挫時獲得力量。我喜歡秋天,更喜歡故鄉的秋天,每到這個季節,我都不禁懷念那些個在我孩童時期為我編織了無數美好回憶的故鄉的秋天。

記憶中,黃燦燦的玉米是最受千家萬戶歡迎的秋之客。掰玉米是豐收的第一道工序,往往也不費什么功夫,但最需要力氣的是把玉米運回家,一個個如鑲滿了黃色珍珠的沉甸甸的玉米只能依靠大人們的雙肩背回家。那時候很少有人用車子,以至于拖拉機偶爾從門前經過的突突聲都會引得院子里的小孩暫停手中的一切“事務”飛快地跑向門口,然后迅速站到門墩上一探究竟,同時狠狠地吸一口柴油的味道,再目送車子開向遠處。

把玉米全部背回家后,大人們就能松一口氣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撕開玉米的葉子,展示豐收的成果了。這一道工序很講究,也是那時小小的我還算可以幫得上忙的。我們把玉米堆在道場中間,圍坐在一起,爺爺、奶奶和母親總能嫻熟地撕開大部分的玉米葉,然后留下一小撮剛好能掛起玉米的“翅膀”,我們幾個小孩學著大人的樣子也慢慢剝去玉米的外皮,可一開始不是留下的只剩一小片根本掛不住玉米,就是索性全部被拽掉,最后只能被裝在筐子里了。最讓我感到喜悅的是看著爺爺將十幾節玉米攬在懷里,用它們留下的玉米葉像編辮子一樣把它們綁在一起,然后爬上木梯將一整掛玉米搭在屋檐下懸掛的橫梁上,就這樣這根橫梁很快就被一排整齊的玉米覆蓋了。秋天,村里的家家戶戶都少不了一竿子玉米,這是豐收的特寫,更是村子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黃燦燦的玉米是我對家鄉印象最深的顏色,而清甜的柿子則是我對家鄉印象最深的味道。我的故鄉算不上盛產柿子的地方,記憶中家里唯一有的一棵柿子樹也好像有自己的小脾氣,并不是每年都會結出清甜的柿子讓我們品嘗,因而每年夏天開始我就會站在樹下數著柿花,期待它枝頭掛滿紅燈籠的樣子。也因為這份迫不及待,在柿子長成的那一年,我總會先嘗幾個青柿子,甜中帶澀的味道讓我尤為印象深刻。

吃不完的柿子也不會被浪費,奶奶將柿子刮去外皮然后用細麻線串起來掛在玉米掛兒旁邊,這樣沒過多久風干的柿子就可以放進裝有柿子皮的布袋里等待其自然地裹上一層糖霜變成柿餅了。冬天圍在火爐旁聊天的時候,柿餅就是談笑間的零食。

長大后,掰玉米仍然是家鄉每年秋天都會進行的豐收項目,盡管我因讀書和工作的原因與家鄉漸行漸遠,一次次缺席了家里的秋收活動,但母親總會在玉米成熟后第一時間發照片跟我分享。有時候我會想,在這個溫飽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并且糧食生產極為發達的年代,種地已經不再是必須要做的事了,但看到年邁爺爺將家門口的玉米慢慢收回家的時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莊稼人對土地的信念,對傳統勞作方式的堅守。爺爺用他的躬耕書寫著“只要播種,就有希望,只要付出,就有收獲”的哲理。他對土地的執念給了我強大的力量,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無論走多遠,我都會時刻銘記勤于耕耘。

秋天來了,今年的柿子樹上掛滿了紅燈籠,但奶奶卻在上一個柿子成熟的時節永遠地離開了我,長大后第一次面對親人離開的過程讓我不禁感嘆生命的渺小和偉大。生老病死,萬物輪回,我們終將在心底坦然接受生活的變化,也逐漸感悟,生命雖然不能無限延續,但她留下的痕跡卻是永遠不會被抹去的,就像記憶中柿餅的味道,奶奶的柿餅甜了我的整個童年,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回憶,我會在每一個柿子成熟的季節格外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