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內心篤定 又何懼風雨 ——《第五項修煉》學習心得
當輕輕合上《第五項修煉》最后一頁,第九章的自我超越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讓我久久沉思,反思自我,思考工作過程的自己,我覺得只有把“自我超越”視作一項人生修煉,一個不斷的學習過程,才能成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作為一種過程,需要擁有一份詳盡而系統化的計劃,然后付諸堅韌的毅力去執行,不斷向一個更好的方向努力,一定會有一個結果。
《為學》里的蜀鄙之僧,當貧者在缺乏物質協助的努力下,到了南海;反而富者思前想后,最終哪都沒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成就事業的關鍵就在“為”和“不為”之間,我們總是將腳步的停止歸咎于條件的限制。對于有理想目標而缺乏物質條件的人來說,“僧之貧者”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我們在學習強國上看到國家、行業里的勞模與先進,他們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們能夠在“為”與“怎么為”之間,以堅持的力量,實現一種忘我的人生境界,這是我們所要不斷反思和改進的。
第一,定目標是我們的原動力。文中說“當自我超越成為一項修煉,一項融入我們生命之中的活動,它的背后包含兩種活動,首先要厘清什么對我們最重要?!痹趯W習的時候,你可以說你兩個月想學什么。就我而言,立個目標,讓新聞稿件更加生動,然后再對這個目標進行分解。在一個月時間里,可以看一些優秀的新聞作品,之后再回頭看看自己做過的一些宣傳內容,是否可以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一個思路的調整,就像打卡一樣,如此重復,按部就班。這是一種向書本學習的表現。
可是,對于我來說,為什么要學習呢?為了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把公司的宣傳做好?可是這個做好的標準是什么?為公司發展“造勢”,這個表象看似繁華,最后卻會因為新聞寫作最重要的“真實”而滿地雞毛。像領導所說的,我們在宣傳報道中缺乏基本的安全、項目建設知識,可是這些素養從哪里來,還是要落到向書本學習嗎?現實是,我們接觸到的常識里沒人會提醒什么有問題,哪些是不合適的。只有試錯,一次次教訓、一次次痛苦的實踐,警醒自己,記住走過的彎路,不斷淬煉自己的專業。
第二,重執行是我們的內生力。追逐目標,不代表回避現狀;堅持的意義,在于敢于面對問題和如何面對問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自我超越”中提到的“誠實的面對真相”,就是把“不自欺欺人”的態度落到對待自己的事情。事實上,我們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對外界做到誠實,卻總是不能自我坦誠。明明已經看清楚了自己的缺點,卻無法挑戰心中自己虛設的難題。有些時候,我們發現一件事情做起來太難了,然后,就在心里虛設出一個結論,我做不到。其實這個時候,我就陷入了一種對自我的“不誠實”,面對真相,面對難題,我在作負面的“自欺”。
而那些真正善于自我超越的人,對于自己行為背后的這種負面情緒,能夠做到及時地自控和調整。因為他們懂得,在現實的困境面前,忠于真相,必須首先忠于自己;面對難題,首先要不給自己制造心靈的難題。他們懂得如何“運用那些影響變革的力量,而不是抗拒這些力量?!边@樣,才能使自己堅持下去。書中說“生活的喜悅感常來自對目標的堅定不移”。當你真正做到堅持了,你永遠是有力量的。
第三,勇變革是我們的思維力。實現自我超越,單靠自己的思維變革,很難。然而,置身于組織,傾聽他人的建議,通過一次次頭腦風暴,完善自己的思維,最終完全可以實現自我超越。
在組織里,我們要打破“我就是我的職位”的思維局限。我們總是把自己限定在自己職位邊界之內。當我們只關注自己的本職工作時,不但局限了自我的發展,還會缺乏責任感,因為我們只想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多一分不想,多安排一點不干,局限在崗位的一角,個人潛在的力量將失去伸展的空間。如果我們用開放的心態融入組織,在共享中學習,在反饋中學習,在交流中開啟心智,在互動中共同提高,相信我們一定能實現自我超越,走得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