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痹洷车睦世噬峡?,爛熟于心的這首古詩詞,當時任憑老師怎么講解,也無法體會詩人王維,為什么非要在重陽那天平添濃濃的鄉愁。不知是不是源于重陽節在我的家鄉,不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那樣,總是能給我留下最隆重的儀式感,那樣的印象。
因為在陜北這個地方,所謂茱萸,我們不知生的何等模樣,就連既耐寒,又美的奪人魂魄的楓葉,到了重陽節前后,也基本凋落干凈。登高望遠,對老年人而言,只能因霜寒露重望而興嘆,以至重陽節的魅力在陜北難以施展。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致使我忽視重陽節的理由,也許因我尚且年輕的緣故。
但今年的重陽節,我卻有了新的感觸。因為姥姥在去年的重陽節這一天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姥姥在世的時候,每到中秋節都會組織一大家人到她家里吃飯,“今年的中秋,我請大家吃螃蟹,我買的螃蟹管夠!”我第一次吃螃蟹也是在姥姥家,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姥姥買了很多的螃蟹叫我們一大家子去家里吃?!翱靵砗⒆觽?,鍋里還有很多,桌子上還有姜絲和黃酒,搭配著吃!”說罷,姥姥便和大姨又走進了廚房里。吃螃蟹時,姥姥教我如何揭開蟹殼,如何去掉蟹腮、蟹腸、蟹胃,如何掰開蟹腿吃里面的肉。“姥姥,您怎么會吃螃蟹呀,我這還是第一次吃。”“我去菜市場買螃蟹和別人學的唄,快吃吧?!?/p>
回家的路上,我問母親,為什么螃蟹這么貴,姥姥卻舍得給我們買。母親說道,“你們每次去姥姥家,就那幾樣菜,姥姥怕你們不喜歡去唄,所以呀整點新鮮的東西給你們這群小饞貓。”
在我的印象里,姥姥一直是一個獨立又勇敢的女性,她生于1936年,但卻不被那個年代的思想禁錮。姥姥年輕時是包辦婚姻,嫁過去以后發現對方并不是自己想要廝守的人,就向對方提出了離婚,果斷的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離婚后,姥姥并沒有受周圍人的影響,而是自學了文化知識,又開了一家小食堂,把自己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姥姥的這段經歷,一直激勵著我們所有人,在面對生活的不幸時要勇于面對困難,不要退縮。她也教導我們大家庭的所有女性,“首先你們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不要依附于任何人,要不斷的去學習新的東西,要與時俱進。”
今年的重陽節,我忽然明白了重陽節的意義,所謂登高,是用來望的,望故人,望過去;望親人,望如今;望離人,望未來?!澳暝谏S荛g,影響不能追。”老去是人生的必然,敬老則使生命之樹繁花似錦。敬老,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基因。值此重陽佳節到來之際,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身體康健、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