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西安市閻良區康橋村,那里有一條靜靜流淌的石川河。它宛如一條銀色的絲帶,蜿蜒地穿過關中平原這片富饒的土地,承載著我無盡的思念與眷戀。
記憶中的小時候,石川河是我和小伙伴放學后最喜愛的樂園。那時候,學校的課后作業不多,放學鈴聲一響,我們便像脫韁的野馬,回到家中,匆匆寫完作業后,叫上左鄰右舍的小伙伴,拉上羊,沿著那彎曲的小路,直奔河里。一路上,歡聲笑語回蕩在空曠的田野間。
那時候河水兩岸水草豐盛,盡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便找一塊肥美的草地,用石頭把栓羊的地釘砸入土里,栓好羊后,我們便撒歡了起來。有的小伙伴迫不及待地跳進河里抓魚,他們靈動的身影在水中穿梭,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閃爍著五彩的光芒。有的則撿起扁圓的石頭打水漂,那石頭在水面上跳躍著,如同輕盈的舞者,而我,則喜歡靜靜地躺在河床上的鵝卵石中,那些圓潤的石頭是我天然的床,躺在上邊不僅不膈應,而且還十分舒服。我閉上眼睛,感受著微風的輕撫,聆聽著河水潺潺的流淌聲,盡情享受傍晚那絢麗多彩的晚霞。那時的空氣是那樣的清新,仿佛能洗凈心靈的疲憊與塵埃。河水清澈見底,魚蝦在水中歡快地游弋,它們自由自在的身影如同水中的精靈。我常常在河邊嬉戲玩耍,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饋贈。那時候,河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承載著我童年最純真的歡樂,那是我生命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
然而,時光的車輪無情地轉動,隨著工業的興起,也不知從何時起,一切都慢慢變了。河水開始被污染,變得渾濁。那些曾經鮮活的魚蝦也都少見蹤影,石川河失去了它的生機與活力,變得死氣沉沉,河邊的草木也失去了往日的翠綠,變得枯黃凋零。每次經過這里,我心中滿是悲哀與無奈,曾經的美好仿佛只是一場遙遠的夢。
再后來,上游建筑了水壩,下游徹底干涸了,曾經的河流變成了一片荒蕪的土地,就像是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疤,橫亙在這片土地上。干裂的土地,仿佛在訴說著它的痛苦和絕望,沒有了水的滋潤,飛禽走獸失去了棲息的家園,曾經的樂園變成了一片死寂的石灘。
但令人欣喜的是,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推動與踐行,讓這一切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加大了對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力度。如今,河水又流淌了起來,沙燕、野鴨、白鶴等飛禽也回來了,仿佛是大自然的又一次慷慨饋贈。那清澈的河水,再次波光粼粼,倒映著藍天白云。那些消失的魚蝦也神奇地回來了,它們在水中自由地穿梭,像是在慶祝著重生。政府還出資修了河堤路,寬敞又干凈,交通變得更加方便。美化了的石川河,兩邊建起了游樂場,家門口的“十三眼橋”每逢夏日午后,唱歌的、跳廣場舞的、淺水區戲水的、賣各種小吃的……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我們戲稱為“小香港”,足以見得這里如今的繁榮與活力,人們在這里享受著美好的生活,展現出對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站在石川河畔的土崖上,望著下邊繁華的景象,我感慨萬千。這條河見證了家鄉的變遷,也見證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覺醒與努力。它讓我深刻地懂得了珍惜,懂得了要保護好我們身邊的環境。曾經,我們為了追求經濟的發展,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導致了這片土地的傷痛。而如今,我們終于明白了大自然的珍貴,開始努力彌補曾經的過錯。這不僅僅是對環境的修復,更是對我們心靈的救贖。
石川河的復蘇,讓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它讓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只要我們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我們就能夠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它也讓我明白,我們不能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應該著眼于未來,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綠水青山。
我希望石川河能一直這樣流淌下去,帶著我們的希望與夢想,流向更美好的未來。我希望它永遠保持著那份清澈與寧靜,為這片土地帶來生機與活力。我也希望家鄉能在這股新的活力推動下,發展得越來越好,成為一個更加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我期待著未來的日子里,家鄉的天空更加湛藍,空氣更加清新,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我深知,這一切的美好都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愛護每一棵草,保護每一片土地。讓我們共同守護這片美麗的家園,讓石川河的故事永遠延續下去,成為我們心中永恒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