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涌鑫公司厚培科技創新“土壤”,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制度建設,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激發職工創新潛能和技術改造活力,點燃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微創新”激發“新活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涌鑫公司緊抓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完善全員雙創工作制度體系和激勵機制建設,把創新融入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等中心工作,為公司持續創新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創新機制,制定下發《全員“雙創”工作實施辦法》,規定了“全員雙創”目標任務,成立了以董事長、總經理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了各機構的職責,要求全體職工堅持把解決問題作為一切創新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解決安全、生產、經營等難題,大力開展科技攻關、技術創新活動。為創新型人才建平臺、搭梯子、送關懷,鼓勵創新,寬容失誤,利用《創新性工作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對創新項目獎勵“明碼標價”,充分激發全員創新創造活力,鼓勵他們在各領域勇于創新、勇攀高峰。 在創新制度激勵下,上半年,該公司累計完成技術創新成果47項、其中精優作業法26項、創意金點子21條,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活力。 “金點子”結出“金果子” 讓“金點子”結出“金果子”,是創新的最終歸宿。 皮帶回收卷帶裝置可以將皮帶回收時間從3小時縮短至1小時,每年可節約費用9.6萬元;手動加油裝置使得3人才能完成的加油作業減少至1人;風泵自動排水裝置排水效率提高3倍之多,每年節約人工費用26.4萬元…… 在嘗到技術創新帶來的甜頭后,該公司制定了專班推進、專項推進工作舉措。西北地區首套井下變電所電動隔離改造工程、智能掘錨一體機、鉆錨機器人、水倉清理機器人、35kV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機電設備在線監測、井下除塵系統集中遠程管理、智能礦燈、智能裝車系統等一個個智能化設備設施及技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來。近年來,該公司累計完成科研項目16項,技術創新成果323項,32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切實把“金點子”變成了“金果子”。 “科技+人才”驅動“新引擎” 2024年1月張樂創新工作室被榆林市總工會命名為榆林市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該工作室緊密圍繞公司的科研、生產及經營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攻關及技術協作等活動,有效解決了工作中的技術瓶頸。 “不僅個人要優秀,也要帶動身邊的同事共同成長,用自己的努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時的喜悅和成就感真的特別好。”張樂說道。 據了解,該工作室共有核心成員31人,主要是由勞模工匠、采掘一線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和喜愛鉆研“五小”創新的職工組成。工作室成立至今,共進行課題研究100多次,2023年工作室獲得國家級創新成果榮譽7項,省級創新成果榮譽5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8項。其中,《一種自動化安裝皮帶架裝置》榮獲全國煤炭企業優秀“五小”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長距離定向鉆技術”在快速掘進中的應用》《螺栓除銹應用裝置》2項榮獲全國煤炭企業優秀“五小”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真正實現了勞模工匠從“一枝獨秀”向“百花齊放”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