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北,有這么一群鐵骨錚錚的漢子。他們曾經身著軍裝,保家衛國,英姿颯爽。如今他們退役轉業,進入煤炭行業,從軍裝變工裝,雖然身份和職業變了,但不變的是那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心。
涌 鑫 公 司
穿上軍裝,他保家衛國,把寶貴青春獻給國防事業;卸下軍裝,他本色不變,在守護礦山安全應急的“戰場”上繼續描繪多彩人生。他就是涌鑫公司救護中隊一隊隊長王艷強。
應征入伍成為一名軍人是王艷強從小的志向。時間撥回2008年,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毅然應征入伍,成為了一名邊防戰士。
“對我來說,軍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大熔爐,無論經歷什么樣的挫折,只要回想起那段日子,人生就好像沒有攻不下的山頭、完不成的任務?!被貞浧疬@段經歷,王艷強有著講不完的故事。
幾年的軍旅生涯磨礪了他的意志,復員后的王艷強進入涌鑫公司參加工作,成為一名煤礦工人。2019年,他積極響應公司組建專職礦山救護隊,他積極參加報名,完成了從“軍裝綠”到“救護橙”的蛻變。
礦山救護隊是處理和搶救礦井火災、水災、頂板事故、瓦斯突出等災害的職業性、技術性、軍事化的專業隊伍。王艷強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救護指戰員,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必須“雙過硬”。他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各種救護儀器的操作、維修及保養方法,很快成為一名合格的指揮員。如今的他已是救護中隊的一名小隊長,常常帶領隊員深入井下現場,熟悉掌握應急救援路線。
日常工作中,他始終秉承著軍人嚴以律己、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工作中善思先行、勤學肯干,具有高效的執行力、強烈的責任感。特別是在公司舉辦的2023年職工技能大賽當中,王艷強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摘得礦山救護工一等獎的桂冠,彰顯了礦山救護中隊的專業素質。
脫下軍裝,換上“救護橙”,鮮艷的橄欖綠在心中永不褪色。工作中,王艷強將軍人堅韌不屈的品質和雷厲風行的作風體現在每一次任務和每一個細節中,在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積極貢獻自己的光和熱。(趙亮星)
選煤分公司
“當一天兵,這輩子都是軍人,刻在骨子里的軍魂,讓我在工作、生活中時刻保持著戰斗狀態?!边x煤分公司小保當選煤中心原煤車間副主任蒙振虎記在筆記本上的一句話。
他告別了軍營,但不等于告別了“鐵馬冰河”,不過這一次,“鐵馬”是生產現場的鋼鐵設備,“冰河”是百米棧橋里的滾滾烏金。曾經,他穿上軍裝,卸下光環,義無反顧投身于保家衛國的事業中;如今,他身著工裝,肩負責任,堅定不移奮戰在生產一線。
出身農家的蒙振虎,天生就有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1999年12月,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參軍入伍,并且在入伍期間榮獲三個三等功。2003年5月,蒙振虎成為了一名黨員,2012年7月,他光榮退伍。近13年的軍旅生活,煉就了他認真、細致、耐心、果斷的性格。
2020年9月,初來選煤分公司的他,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但長期的軍旅生涯,讓退伍后的他始終保持著軍人雷厲風行的作風。44歲已然是不惑之年,但對于學習這件事,蒙振虎一刻也沒有停下過,他深知,知識永遠是武裝自己的利器。自從來到選煤分公司,他積極主動學習,肯干肯鉆研,一步步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班長,再到車間副主任,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現不平凡的風采。
退伍變的只是工作崗位,不變的是詮釋著軍人敬業與擔當的行動。
生產現場,一個忙碌的身影總是穿梭于設備之間,讓一道道檢修難題迎刃而解,這正是蒙振虎利用檢修時間對設備進行“健康體檢”的縮影。
“刮板輸送機鏈條兩邊的齒環數必須要對稱,機頭機尾方向不能錯,拉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能卡到腳或夾到手……”在巡檢設備的同時,蒙振虎還不忘進行現場教學。
作為一名車間副主任,雖然工作任務繁重,經常加班加點,但蒙振虎從未言苦言累,始終同班組員工堅守在一起。在他的帶領下,原煤車間檢修班多次成功處理生產系統設備故障,多次攻克技術難題,保證了安全生產正常穩定運行。他在干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地做好“傳幫帶”工作,不厭其煩地為工友們答疑解惑,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為不斷壯大選煤分公司技能人才隊伍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是退伍軍人,同時也是一名黨員,雖然退伍了,但是我們仍然要以部隊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足崗位,把本職工作做好,彰顯我們退伍軍人的本色?!痹谛”.斶x煤中心退伍軍人座談會上,蒙振虎如是說道。(王偉)
信息化運維分公司
盛夏的毛烏素宛如一個巨大的烤爐,熾烈的光芒灑滿沙丘,仿佛每一粒沙子都變成了發燙的鐵粒。熱浪在空氣中翻騰,扭曲了遠處的景象,使整個沙漠如同一片滾燙的“熔巖海”。
同樣炙熱的,還有在這片土地上沸騰著的青春熱血。
下午四點半,筆者見到了剛剛升井的劉治飛,當他從無軌防爆膠輪車上下來的一瞬間,熱辣的陽光剛好照射在他身后,刺眼的光芒讓人下意識地瞇起了眼睛。
2019年7月,劉治飛懷揣著夢想,走出“象牙塔”,來到了信息化運維分公司。那時候的他,只是希望找到一份離家近的工作。未曾想到的是,幾年后的他會憑借智慧和努力,成為煤礦智慧運維的尖兵。
劉治飛清晰地記得第一次下井的情景。那天,他跟隨師傅坐著膠輪車,懷著忐忑和好奇緩緩駛入井下。世界一流的大型現代化煤礦讓他大開眼界,他睜大眼睛好奇地盯著眼前科幻般的機械,龐大的智能采掘設備在井下發出轟鳴,仿佛奏響了他職業生涯的序曲。
當筆者談及劉治飛前三個月的井下工作感受時,劉治飛說道:“在井下工作時,我才知道信息化運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業務,通信聯絡、應急廣播、監測監控……這些系統組成了煤礦的‘神經中樞’,而我們的任務就是維護‘中樞’的高效運行,這讓我感到既興奮又焦慮。”
當時,他默默站在師傅和工友身邊,看他們熟練地操作配合,像在完成一場嚴絲合縫的演出,而自己就是一個局外人。他也嘗試著去配合,去記住不同設備的適用電壓、基站的調試方法,但對于初來乍到的他,還是事倍功半。雖然那些老工友并沒有給他過多的指責,但他心里還是覺得拖了大家的后腿。
他不想被人“看不起”,開始加班加點地學習井下各智能系統維護的相關技術知識。每天帶著問題下井,通過觀察、請教、實踐,將一個個問號“拉直”成感嘆號。
在日復一日的努力精進中,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身邊多了一批又一批新入職的年輕人,他也從“小劉”變成了“劉哥”,成為了小保當智維中心的技術骨干。辛苦和付出終會得到回報,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努力的方向。2020年,他在公司舉辦的第三屆員工技能大賽上榮獲“光纖熔接”項目第二名,并被授予“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同年還榮獲信息化運維分公司的“安全先進個人”。2023年,劉治飛競聘上了小保當智維中心的副經理,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要求他時刻做一個永遠努力向前奔跑的人。
這一年深秋,井下海思科交換機的信號傳輸出現了丟包問題,112205膠輔運順槽、工作面乃至整個膠輔運大巷的基站,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所影響,信號閃爍不定,通訊的紐帶似乎隨時可能斷裂。
劉治飛帶領班組成員緊急排查后,并未發現設備和線纜存在異常。幾番操作下來,這故障就像在和劉治飛“捉迷藏”。一次次的嘗試,換來的卻是依舊頑固的丟包問題,找不到具體原因,就拿不出有效方法,安全隱患就排除不了。
劉治飛的執著勁兒上來了:“如果班組需要一個沖在最前面的人,那一定是我,如果找不到故障,找不到解決辦法,我就不升井?!?/p>
那天,劉治飛堅守在井下10個小時,汗水夾雜著泥水,浸透了他的工服,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仍然透露著執著和堅決。
劉治飛和工友們一寸一寸地摸排,細致檢查了盤區變電所與盤區水泵房之間那隱秘的光纖鏈路,功夫不負有心人,那個隱藏在光纖鏈路中的斷點終于被找到并重新熔接。隨著熔接完成的那一刻,盤區水泵房的萬兆環網交換機重獲新生,網絡恢復了往日的穩定與流暢。
那天升井后的劉治飛,再次想起了他的座右銘,那就是“遇到問題的時候,絕不能輕言放棄,只要肯下功夫,每個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p>
劉治飛告訴筆者,他要在最好的年華里展現出最奮進的姿態,努力探索出更多的信息化運維新方法,永不停下前進的腳步。
這片烏金閃耀的煤海,正是因為有越來越多像劉治飛一般,在黑暗中奮力前行的身影,才能綻放出如此璀璨的奮進之光。(劉洋)
榆神電力公司
在榆神電力公司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曾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國軍人”。
馮剛,曹家灘電力運維中心曹礦變班長,2007年應征入伍,曾在河北省某部隊服役。在部隊的他,無畏向前,勇于挑戰自我,是可以信任和托付的戰友,工作中的他,能力出眾技術精湛以責任擔使命,是安全供電的堅實守護者。
宋富強,曹家灘電力運維中心戴興變運行值班員,今年46歲,1996年應征入伍,曾在甘肅省某部隊服役。在部隊的他能吃苦能戰斗,出色完成各項任務,曾獲得優秀士兵、個人三等功等榮譽。工作中的他,立足崗位,以高度的責任心堅守使命,確保供電設備平穩運行。
任建平,曹家灘電力運維中心原煤變配電運行值班員,今年54歲,1989年應征入伍,曾在蘭州軍區某部隊服役。在部隊的他,認真訓練頑強拼搏,揮灑青春和汗水實現報效祖國的夢想,曾獲得個人三等功榮譽。工作中的他,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在每一次作業中展現著責任與擔當。
曹峰,曹家灘電力運維中心原煤變配電運行值班員,今年45歲,1997年應征入伍,曾在西藏某部隊服役。在部隊的他,戰風雪斗酷暑,堅韌不拔無所畏懼,令行禁止使命必達。工作中的他,踏實篤行不逾紅線,在平凡的崗位上彰顯軍人的忠誠擔當。
趙軍,曹家灘電力運維中心原煤變配電運行值班員,今年47歲,1999年應征入伍,在某裝甲部隊服役。在部隊的他,不畏挑戰迎難而上,在一次次訓練中磨煉了堅韌的毅力,以熱血鑄就軍魂,工作中的他,日復一日,堅持以安全供電為己任,扎根崗位默默奉獻。
戎裝雖解,軍魂猶在。從“橄欖綠”到“電力藍”,改變的是衣服的顏色,不變的是“聽黨指揮 能打勝仗 作風優良”的傳統。他們不忘初心,把軍人的優秀品質,轉化為務實的工作作風。退伍不褪色,他們仍是保一方安寧的戰士。(秦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