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解決集中式培訓效果欠佳、實戰性差等問題,榆北信息化運維分公司積極尋求改進方案,探索構建全新培訓模式,以提高“實踐、實用、實效”作用為核心目標,創新性采取“小課堂”授課形式,圍繞“抓標準、補短板、提能力”主線,聚焦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和短板弱項,為每一位員工“充電賦能”。
賦能“基礎” 夯實根基
“自然分類法將IP地址劃分為A、B、C、D、E類。每個32位的IP地址都被劃分為由網絡號和主機號構成的二級結構……”這是該公司小保當智維中心班前會上,“技術大拿”王濤正在給員工上十五分鐘“班前小課堂”的場景。
“小課堂”堅持“人人為師、人人參與”,把培訓的著力點放在班組、放在基礎知識,通過設立十五分鐘“班前小課堂”,讓員工學習理論、分享技術,內容集中、時間短暫,既不影響正常工作,又能夯實員工基礎知識。
賦能“現場” 增強素質
基礎理論是“內功”,實踐操作則是“外功”,只有內外兼修,才能成長為“武術高手”。該公司以現場實踐為突破口,打造培訓“實景小課堂”,通過選派技術能手等具有豐富現場經驗的員工實踐教學,著力解決員工現場處理問題能力,從而實現“員工上講臺,培訓到現場”,讓精準培訓全覆蓋,不斷提高員工職業素質。
“之前總是在書本上看,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做錯了,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通過‘實景小課堂’,立刻改正出現的問題,讓我的操作能力提升不少!”員工李秀超說道。
賦能“專業” 拓展能力
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高手的成長之路,除了勤修內外功,還要“另辟蹊徑”,信息時代的常青“秘鑰”,是需要具備快速學習、快速適應和快速掌握新技術的能力。
榆北信息化運維分公司以智慧礦區建設技術為背景進行調研,結合當前技術現狀查漏補缺,組織成立“技術拓展小課堂”,針對各系統特點,分批次、分類型對員工進行全方位、多層次教學,不斷拓寬員工知識面,實現員工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雙提升,從而培養一支職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智慧運維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