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創新創效丨技術人才“新搖籃
發布時間:2024-05-02     
作者:弓瑞鋒     
分享到:
“這個項目創新點在于減人增效,改造后同崗位僅需1人就可達到3人的工作量?!薄澳阏f的對,但是我們同樣要對工藝進行改良,增效的同時還要降本……”
頭腦風暴、PPT演示、成果鑒定……選煤分公司吳恒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職工創新項目的“研發地”,項目成員時常圍繞技術攻關、裝備革新等方面展開激烈討論。
創新工作室有核心成員23名,同期參與項目的有近百人。由技術骨干帶著青年職工組成團隊完成創新項目,青年技術人員從實際鍛煉中提升技能,這正是工作室作為“孵化園”,為大家提供相互學習、交流的創新平臺,發揮技能傳承、人才培養作用的體現。
“近年來,公司提倡‘小技改,大產出’。為此,工作室成員將針對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立項攻關,每年約有40項優秀成果能參與創新評比?!痹摴竟飨趿琳f道。 據悉,工作室結合生產實際,從設計、工藝、設備的基礎理論,到設備特點、功能和實踐要求,形成技術、質量、生產文件,并對工作室成員進行培訓,使青年職工盡快掌握設備原理,在短期內勝任本職崗位的工作。同時,緊貼企業生產難點,帶領技術人員前往生產一線,進行課題研究、技術攻關。為加強技術人員對設備電控系統的熟悉程度,創新建立“名師庫”和“學員庫”,提高師傅和徒弟的匹配度,截至目前開展技術培訓5次,累計培訓超過348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自成立以來累計發明創新成果170余項,獲獎80余項,申報專利8項,發表論文15篇,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并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00余萬元。該工作室被命名為陜西省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員牛曉剛在陜煤集團“神南產業杯”鉗工大賽中獲獎,成員弓瑞鋒榮獲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