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光明的時代。
早稻田大學的櫻花樹下,如同命運奏響了梵音,李大釗遇到了流亡海外的陳獨秀。那時的陳獨秀失意落魄,蓬頭垢面,卻在李大釗的支持鼓勵下毅然回國,投身新文化運動,為中國人民的思想解放而努力。“讓我辦十年雜志,全中國人民的思想都會為之改觀?!?,他說,“民眾覺醒了,中國才有希望?!眲撧k刊物之事已定,陳獨秀將其命名為《青年》,鼓勵中國青年擺脫思想的禁錮,聽從真理的召喚。李大釗也鼓勵青年們“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全劇的第一個高潮無疑是青年毛澤東的出場。街上瓢潑大雨,滿目瘡痍。人販子在公然叫賣孩子,流浪漢衣衫襤褸的乞討,而軍閥對這些視而不見,反而大搖大擺的沖開百姓,招搖過市。而毛澤東步履堅定,逆人群而行,看到他,我就仿佛看到了照亮時代黑暗的烈烈暖陽。他的懷中是剛出版的《新青年》雜志。街上泥濘不堪,滿是積水,而他的每一步都深深地踏開這潭死水,如同晨鐘暮鼓,響徹我的心頭。偉大的領袖毛主席,青年時代的他少了久經風霜的沉穩,多了蓬勃的朝氣,沖散了街道的陰霾,也讓我心潮澎湃。
革命不總是熱血的故事,也往往伴隨著流血和犧牲。當巴黎和會失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將要簽訂時,愛國青年郭心剛悲憤交加,竟一夜白發。他割破手腕,用鮮血寫下“還我青島”,并不顧病軀,參加游行,最終在游行中嘔血,病情加重身亡。陳獨秀為他寫下悼詞:“君去矣,甘將熱血紅青島;吾來也,不許狂奴撼泰山。”延年喬年二兄弟去法國留學時,畫面突變成了兄弟二人枷鎖纏身,走在血泊里。看到這一幕,我腦海中回響著喬年曾說過的那句話:“讓我們的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不禁熱淚盈眶。正是這樣的青年,這樣的先驅奉獻了青春,燃燒了心血,才換來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崛起?!盁o非就是斷頭流血嘛!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蔽蚁雴棠暄幽甓值苡⒂戮土x時,也一定想起了父親的這番話吧。中華民族今日能屹立于世,是因為這些青年,是因為滿門忠烈的陳家,更是因為這捧在黎明到來前照亮黑夜的覺醒之火,喚醒了我們的民族。
距那場空前的民族覺醒,雖已經過去了百余年,但那種堅持理想,堅守真理的偉大精神,將和中國共產黨一起,永遠伴隨中國的青年前行。如今,新時代已然到來,深埋在我們身上的紅色血脈,偉大建黨精神,這些又何嘗不是一次新的覺醒?中華民族必會實現偉大復興,民主與科學的大旗也將一直伴隨我們左右。
“當堅冰還覆蓋北海的時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蔽羧盏闹袊嗄暾潜е@樣的理念,胸懷遠大的理想,為那時還看不清的未來奮斗。我們的民族,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將巍巍巉巖化遼闊通途 ;我們的民族,犖犖大端,氣性乖張,于瑰麗歲月拓時代遼闊。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接過接力棒,以氣吞山河的青春斗志,越過荊棘叢生的艱難險阻,用風雨兼程去換未來的彩霞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