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中秋
時至十月,節序中秋。在秋風微涼的仲秋之望日,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伴隨著團圓的主題來臨,恰巧國慶節邂逅中秋節,雙節同慶,更是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大街小巷到處呈現出歡樂喜慶,琳瑯滿目花花綠綠包裝的月餅,到處彌漫著月餅特有的香味,看到三三兩兩的行人提著月餅盒走街串巷,仿佛就告訴人們今年的中秋又到了。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夕、仲秋節、拜月節、八月半、團圓節等,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漫話中秋,須從月餅開始。早在漢代月餅的雛形--胡餅便已誕生。到了宋代,記載北宋風華的典籍《武林舊事》中第一次提及名為“月餅”的甜蜜點心。由于形似圓月,酥松甜美,很快便戳中了文人雅士的心巴,宋代詩人蘇軾就在詩中寫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到了明代,月餅成了家家必備“賞月特供點心”。
小時候家境貧,過中秋節的時候如果能吃上一頓羊肉胡蘿卜餃子,那這個節就算過得很美氣了。后來生活稍微好點,每逢中秋的時候,母親就會給我們做“雪花”月餅。母親先把芝麻炒出香味,用碓臼搗碎,等壓出香味來,又把比較粗一點的面粉,用小火焙炒至微微泛黃,然后放在一個洋瓷盆子里,放一包紅糖,再倒一些炸過的小麻熟油,攪拌均勻,香甜的月餅餡料就備好了。又見母親挖一碗白面,再舀半碗玉米面,把兩樣面粉摻和在一起,鍋里倒進去一些清油燒熱,待油冒煙時,端起鍋直接倒在面盆里,只見面粉被熱油燙得突突直冒泡,母親快速地用筷子攪拌成面絮,待溫度降下來,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蓋子醒一會兒,面醒好后放在案板上,搓成長條,用手掌按壓做成一個個圓圓的小餅,母親把它叫做“雪花”月餅。母親一邊生火燒鍋炕月餅,一邊說:“炕月餅是個慢工活兒,要用小火慢慢地烤,不能心急,火大了就焦糊了,外焦里生是不好吃的?!蹦赣H用溫熱的掌心和繁瑣的工序為每一道食材注入了生命。
這道工序做出來的月餅很酥脆,吃的時候很容易掉渣渣,那一片片碎渣渣就像雪花一樣,我想“雪花”月餅的名字大概是這樣來的吧。
在鄉下,夜漸深。晚風拂過面頰,帶來了淡淡的清秋味道。窗外只能聽到蛐蛐此起彼伏的歡唱,聲聲嘹亮,極有節奏。月也慢慢揭開她神秘的面紗,不時地躲在云中若隱若現,嬌羞嫵媚。一年365個夜晚,只有中秋佳節的圓月才會如此溫潤皎潔,也只有今晚的夜空才會如此富有詩意。
中秋之夜,仰望天空,把思念寄于明月,賞月抒情,回味中秋,回味的不僅僅是雪花月餅的美味,更多的是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我想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輪明月,每個陰晴圓缺的輪回里上演著世事浮沉、人情冷暖。
天上一個月亮,人間一家團圓,這就是人們對中秋最美好的期許。(涌鑫公司:李韋)
礦山不了情 中秋月圓人團圓,中秋節是屬于中國人的浪漫。 自小在山里長大,靠山吃山,靠井吃井,簡單的生活里很少延伸出對未來的期盼,以為自己也會像身邊的大人一樣,在山里就這么生活到老。幼時對過節沒什么概念,感覺中秋似乎僅次于春節,家里打的月餅“盆滿缽滿”,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聞不得“五仁”的味道,熱氣騰騰的飯菜,光景好時還能添些雞鴨魚肉。大人們過節是一種情懷,孩子們過節就像瞎湊熱鬧,吃好就好。 從小熱鬧慣了,很少冷清地過節。上了大學后,中秋還有舍友相伴,獨在異鄉為異客。但大家都是這樣的處境,倒也別有一番樂趣,在宿舍煮一鍋泡面也是過節,和同學搭伴吃一頓自助餐更是“大過”,青春年少的時光,回憶起來,總是囊中羞澀卻從不苦楚,心里就像攢著一股勁兒,橫沖直撞,從不怕頭破血流。 第一次感到寂寞是大四的實習生活。初到廣東,似乎是因為“水土不服”,舍友們也和我的境況差不多,大家都是初來乍到的“愣頭青”,大學里的機靈勁兒全無,隔三差五被“師傅”用完全聽不懂的廣東話教訓,天天提著勁兒過日子。那年的中秋節,想吃碗地道的老陜油潑面也吃不上,廣東精致的早茶也比不上家鄉的肉夾饃,鄉愁油然而生,從此再也不想過空落落的中秋節。 再后來到了選煤分公司,這里有一種神奇的魅力,大家從五湖四海而來,卻很快就能打成一片,這片土地樸實淳厚,沒有那么多客套,師帶徒、老帶新,一個宿舍里住的既是室友也是親人。轟鳴的設備、高聳的井塔、熟悉的棧橋,都是我們一同戰斗過的堡壘,礦山人講究情懷,來了就是一家人,在這里日子變得簡單,人很辛苦,心里卻很輕松。 班組同事大多年齡與我相仿,工作上比學趕超,學習氛圍濃厚,生活中興趣相投,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人人爭先恐后,學習鉆研技術。年輕人的熱情總是使不完,碰到故障案例、技術難題時,大家都會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即便有爭執也會很快化解,從不結“隔夜仇”。漸漸地,積極向上的氛圍形成了良性循環,一次次技術攻關帶來的成就感讓我們不斷勇于嘗試、敢于突破,時間似乎永遠不夠用,我們珍惜每一次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期待工作中每一次的“頭腦風暴”,我們迎難而上,在工作中摸爬滾打積累經驗,在生活中相互幫扶共同進步。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中秋,又見月兒圓,在選煤分公司也呆了好幾年,在我心里,這里不是黑壓壓的選煤廠,而是我的另一個家,一顆顆熱忱的心在這里匯聚,點燃我們心里不滅的燈火。日子一天天過去,那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日漸成熟,和工友們在這片土地上同生長、共命運,不論何時何地,不論月圓月缺,安全是我們永遠的期盼。滾滾歷史長河中,我們都是微小的一份子,可卻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揮灑在了這片土地。 在中秋來臨之際,千言萬語道不盡我的感情,惟愿選煤分公司永遠熠熠發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讓每一個選煤人在這里安家立業、共享團圓。(選煤分公司:馬犇犇) 夜話中秋月 中秋月明,月光似水傾瀉向大地,靜謐如銀。每一縷光線都仿佛是自由的精靈,在夜空中舞動。月亮掛得那樣圓,那樣明亮,仿佛一輪明晶,撞擊我的眸子,讓我感受到了它夢幻般的魅力。 感受著夜風輕拂臉頰,我仰望著這美麗的月亮,心中不禁升起無限的遐想和懷念。月亮,寄托了人們太多的遐想。有時,它是靜謐的詩人,為我們述說著悲歡離合,為我們注入一份恬靜;有時,它是恒定的朋友,陪伴我們度過無眠的黑夜,給予我們希望;有時,它是美麗的藝術品,懸掛于夜空之上,成為人們心靈的寄托。 夜晚的月亮,如賈平凹筆下的《月跡》,讓人感受到一種思索的情感。當我仰望月亮時,仿佛能看到它隱藏在柔和光芒之后的故事和夢境。我想象自己是一只翻越山川,飛過湖泊的天鵝,擁有無盡的自由和無邊的想象力。我想象自己是一朵盛開在夜晚的花朵,散發著清香,迎接黑夜中的來客。我想象自己是一個害羞而美麗的精靈,翩然而至,留下屬于自己的痕跡。我們可以用一朵花、一滴露等簡單的物件,將詩意滲透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月亮的沉靜與溫柔,感受到遐想的自由與無畏。 遠處的村莊里,燈火聚集起明亮的火焰,周圍圍坐著的人們開懷暢談、歡聲笑語不絕于耳。他們似乎在講述著一種特殊的故事,讓我不禁好奇地走進了他們中間。溫暖的燈火,照耀著他們的臉龐,讓他們的笑容顯得更加溫馨,仿佛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煩惱瞬間都遠離了。 在這美妙的夜晚,我決定去探索大自然的魅力。靜靜地漫步在月光下,我能感受到大地的呼吸,仿佛萬物都在這無言的默契中沉默,共同傾聽著宇宙的旋律。林間的風吹拂著我的臉龐,似乎在告訴我,這里是大自然給予的饋贈,是讓我靜心思考和反思的時刻。 夜晚的水面上,月影如練舞動,霞光傾瀉,波光粼粼的湖水輕輕搖曳,仿佛一幅古畫在我眼前展開。乘著小船在湖面上滑行,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時光,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自由地漂流。這個時刻,我不再受限于塵世的瑣碎,我成了大自然的一份子,與她們共舞,盡情地享受著平靜與安寧。 在這個中秋之夜,月光璀璨,星光燦爛,遠方的游子思索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月餅的甜蜜,團圓的喜悅,讓我想起了家人的溫暖和愛?;蛟S,我們無法每個中秋都回到故鄉,但月光總是在那里,照亮著我們的回憶和希望。中秋之夜,月下思念,依然是那幅美麗而動人的畫面,永遠流淌在心中,如同一首不盡的詩歌,如同一幅永不褪色的畫作。(運維分公司:劉洋) 常見中秋月 又至月明千里時。 塞上清秋,雖無桂香,但不乏五仁味、棗泥味、油酥味......被夜風挾裹著從大街流入小巷,從村莊匯入鬧市,撩撥著旅人思鄉的心弦,又勾結起故人遙遠的懷想,最后縈繞著奔向月亮。 綠蟻醅新酒,蟻散月現。舉杯邀明月,頓覺飄忽。在光影游離之處,似有天神軒駕,滿載往昔歷歷,從天而降,由遠及近,直擊軀干。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外婆家的小院中,雖已入秋卻未覺蕭瑟。小小的人兒抱著小小的狗兒躺在大大的藤席上,手握五仁月餅,圓圓的眼睛癡望著圓圓的月亮,稚嫩的聲音喃喃的問道:“婆婆,玉兔搗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呢?”沒有答案,或許有答案但我沒有去聽,因為我的思緒早又轉移到瑤臺仙境去了。只有大人們絮絮的話語聲,清朗的笑聲,一陣陣,一片片,溢滿了小院,回蕩在夜空。而我,早已沉沉睡去。手中的月餅是吃不完的,月亮上的瑤臺自然也是看不見的,但那一晚的月光,卻是照進了童年夢中每一個角落,而當時,又只道一切尋常。 流年暗換,歲月如梭,很快我便從童年的夢中醒來。步入大學的象牙塔后,結識了意氣相投的好友,在恰同學少年時,亦得一難忘中秋。選一家近郊的民宿,趁黃昏時分將桌子移至室外。皓月當空,蟋鳴陣陣,少年們將桌子緊緊包圍,推杯換盞,把酒言歡,在一句句“干杯”聲后,將各自胸中的抱負如劍一般拔出,直刺云霄。后來,年輕的男女們累了,有人回屋,有人趴桌,千姿百態。月光幽幽,彷似一位來自遠古老人的目光,慵懶的注視著大地上的一切。四下出奇的安靜,閉眼小憩,身體在躺椅中越陷越深,忽地墜入到外婆家的石床上,桌旁轉圈乞食的小狗朝我搖著歡快的尾巴......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那一夜的月光穿透了思鄉游子的心腸,可謂是,不思量自難忘。 業成歸來,又至中秋。此時的我已經入職一月有余,見過了諄諄善導的前輩,結實了意氣風發的同事,在這個新的大家庭中,每一天都過的即豐盈又充實。在一個平常的日子里,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偶然駐足仰望,又見明月初升。但這晚的月亮有些許特別,因為一團如煙似紗的云霧將其籠罩,一圈淡淡的月暈,如同國畫中的洇墨,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此時的月光揮灑在我正前方,照亮了前行的路,那既是歸家路也是新旅途。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陽木生態公司:梁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