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投入資金超過億元,承擔立項科研項目20余項,《礦井水資源多元化利用技術研究》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22年科學技術特等獎》……隨著時代浪潮不斷奔涌向前,涌鑫公司以科技創新為發展主旋律,聚焦管理體系,強化全員創新,推進成果轉換,加快打造科技創新型企業。
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打贏攻堅戰 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涌鑫公司建立了以企業為主線、礦井為輔線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成立了以公司主要領導、礦井技術負責人為核心的技術攻關團隊,在保障科技資金力量投入的同時突破安全生產技術難題。堅持“技術難題變為研究課題”的研發導向,設立了科研項目負責制,從問題解剖、調研立項、明確目標、分解落實、推廣應用等方面開展項目攻關,2022年取得了“高新技術企業”榮譽稱號正是對科技創新工作的肯定與認可。 該公司突出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重點,持續完善創新目標明確、組織實施有效、績效評價科學、成果轉化及時、推廣應用有力、產出效果增強的“雙創”工作機制,全面吹響創新“集結號”。形成了以“嵌入式黨建賦能煤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煤炭企業精智經營管理體系的創建與實踐”和“煤礦雙重預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及應用”為代表的管理創新成果,在相關領域實現了管理創新示范引領,全面提升生產管控和科學發展水平,激發企業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涌鑫公司通過不斷增加全員創新投入,堅持自主創新和對標創新相結合,涌現出一批含金量十足的科技創新成果,不僅有效解決了生產難題,也給職工帶來了工作上的便利和安全保障,為公司降本增效添新翼。 為打破制約礦井安全高效生產的技術難題,該公司在安山、沙梁煤礦各建設一套智能快掘系統,安山煤礦月進尺從350米提高至760米,單日常態化進尺超過40米,成巷周期從90天縮減至40天,采煤工作面形成周期縮短55%;沙梁煤礦更是在安山煤礦推廣應用基礎上再次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環繞式快速掘進”方式,即由膠運順槽到切眼再到輔運順槽一次成面的掘進方式,實現了一部皮帶“環繞掘進”運輸,代替兩部或多部帶式輸送機的搭接運輸,真正實現“減人少人、提質增效”目標。 據統計,僅2020至2022年期間,該公司累計收集創新成果470余項,篩選突出貢獻創新成果270余項,取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五小成果獎”和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三新三小”創新等競賽獎20余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8項,發明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2項。值得一提的是,《“一點多面式”綜采工作面集中供電供液設計與應用》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五小成果一等獎”,項目根據安山煤礦工作面順槽較短、布置集中等特點,創新應用了兼顧多個工作面集中供電、供液設計方式,從而改變傳統設備列車拉移方式,消除了回采期間拉移設備列車時易發生跑車、翻車的安全隱患。 做強“人才引擎”激發創新活力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涌鑫公司致力暢通人才培養渠道,構建企業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操作技能人才“三工通道”,分層次、分類別加強人才管理,打破年齡、工齡等限制,暢通人才發展通道,做到真正的能者上、強者勝。 注重職工實踐操作和技能提升,積極開展崗位競聘、職工技能大賽、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激發廣大職工學知識、練技能、強本領的熱情,提高業務技術水平。成立創新工作室,為廣大職工提供創新平臺;加強技術改革創新,持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全員“雙創”成果轉化水平,培養創新型技術人才。 創新是對發展的最強驅動,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聚英才而用之,需要不斷改善人才發展環境。該公司始終堅持“人才強企”的理念,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企業人才機制,拓寬晉升通道,建立薪酬、激勵體系,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把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結合起來,使各類人才出彩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貢獻有回報。 “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陜煤集團技能大師”“駝城工匠”“榆北工匠”安山煤礦通風維護區技術員張樂曾說道:“有幸踏上了公司搭建的人才大舞臺,在‘尊重科技、禮遇人才’的環境下,茁壯成長起來,所有付出得到了認可,更有了回報。” 下一步,涌鑫公司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為牽引,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相結合,積極探索以智能化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打造智慧礦山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