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創造幸福,奮斗開創未來。榆北選煤分公司“吳恒勞模創新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將科技創新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能,聚焦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精準發力,使工作室成為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長的“孵化器”和“蓄水池”,為企業安全高效生產提供了強力“引擎”。
構建人才培養“主陣地”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為了加快形成一支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攻堅克難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工作室自成立以來,結合實際,制定了《吳恒勞模創新工作室課題管理辦法》以及《吳恒勞模創新工作室“名師帶徒”管理辦法》等制度。通過建立“名師庫”和“學員庫”,提高師傅和徒弟的匹配度,提升培訓效率。
“教絕招、傳技能、帶高徒,這就是我們的傳承。”吳恒說。在師傅們的精心培養教學下,工作室先后幫助8名技術人員晉升了技術職稱,64名技能人員提升了技能等級。其中,新增技師2名,高級工12名,此外,學員牛曉剛還連續獲得2022年陜煤集團“神南產業杯”煤炭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鉗工三等獎等榮譽。
同時,工作室充分利用實訓基地,針對專業技能進行系統性培訓,以模擬仿真的方式進行常規操作培訓和事故處理培訓,讓受訓員工可以近距離了解生產工藝及設備的工作原理。自成立以來,開展了技術交流5次、技術幫扶100余次以及技術培訓7次,受訓人員達100余人次,現場檢修效率提升37%,年節約資金800萬余元,為企業打造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職工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造創新創效“聚寶盆”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解決新難題、作出新貢獻、創出新思路就是吳恒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匠心夢”。
該工作室下設了綜合管理組、創新攻關組和成果轉化組。小組成員圍繞選煤廠在智能化減人提效以及生產運營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積極開展課題立項、課題攻關、技術協作與成果轉化等工作,以此加快企業智能化建設步伐。
“我們在工器具上的小改進,能解決生產運營現場的大問題,不僅可以減輕職工勞動強度,還能取得生產上的大效益?!惫ぷ魇页蓡T楊森說道。
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計完成各項課題研究160余項,獲獎63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項,發表論文4篇。其中,由成員薛成龍牽頭完成的《PLC控制柜供電線路改造》榮獲榆北公司2022年“五小創新”比賽的一等獎,成員劉偉衛牽頭發明的《抑塵劑快速預溶裝置》成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開辟成果轉化“快車道”
向創新要活力,向創新要生產力。為了充分發揮創新創效成果在防范安全風險、減少人員投入和降低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該工作室以現場生產為切入點,將一系列科技成果應用于選煤分公司日常安全生產實際。
比如,通過以選煤廠原煤分級篩設備為研究對象,針對振動篩傳統減振鋼制彈簧使用過程中存在安全性差、基礎共振大導致篩體使用壽命短、噪音大等問題,在現有振動篩基礎上,不改變篩體本身結構、不改變廠房結構、不改變激振器的頻率,研發出適用于振動篩減振降噪氣囊組件。從而達到設備可靠運行、減振降噪的目的,解決了設備諧振(迫振)的難題。
截至目前,工作室各項成果累計為選煤分公司每年節省成本1000萬元,在企業降本增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工作室將持續立足崗位,結合工作實際,因地制宜,搭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平臺,以創新和培訓為抓手,不斷完善工作室管理制度,專注培養技術精湛、技能精湛的復合型人才,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技能支撐。(王湘東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