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体育-首页

媒體聚焦
中國煤炭報丨榆北煤業:在荒漠上“綿延”一幅綠色畫卷
發布時間:2023-02-18      作者:王雄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230302215505.png

綠色是大自然最美的底色,也是礦山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榆北煤業公司緊扣時代脈搏,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做好礦區生態治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形成綠色開采與生態建設新模式,“綠色”已成為礦山高質量發展最亮麗底色。

微信圖片_20230302215509.jpg

繪就綠色礦山新畫卷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讓新榆北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是實現“再造一個新榆北”目標的必要拼圖。

在人們傳統的印象里,煤礦總會被貼上“黑臟亂差”“煤塵飛揚”的標簽,然而,走進榆北涌鑫公司,眼前的一切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知,這里空氣中沒有揚塵、地面沒有煤污,反而郁郁蔥蔥。該公司在礦區綠化上下足了功夫,截至目前,累計種植植被88.92萬余株,草坪綠化面積達到7.3萬平方米,荒蕪的“山溝溝”,變得生機盎然。

為了有效抑塵,涌鑫安山煤礦將輸送機走廊、運煤棧橋全部封閉,安裝噴霧灑水降塵設施,防止煤場運輸、轉載及存儲過程中產生煤塵污染。在地面運輸過程中也實行限速行駛、篷布遮蓋等,在廠界周邊安設防風抑塵網、環保吸塵噴霧機,多管齊下有效抑制揚塵,極大提升了礦區的整潔度。

涌鑫沙梁煤礦則圍繞礦區綠化,通過種植有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等林灌草相結合方式,增加礦區綠化面積,一棵棵青松昂首挺拔,一片片綠地競相輝映,如今礦區綠化率已達到了88%,處處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井下像工廠,地面像花園?!边@是中能煤田公司礦區給人的第一印象,日新月異的生產環境、綠意盎然的生活環境、奮發昂揚的精神面貌都是企業高質量發展邁出穩健步伐的縮影。該公司圍繞“四圈建設”不斷實現新突破,提升“中心美化圈”,修建了生態袁景山、休閑綠地;深耕“周邊環境修復治理圈”,入股榆林疏干水項目,礦井水變廢為寶;融入“塞上防護圈”,造林綠化面積達2萬余畝,投資2000余萬元,打造繞城快速干道兩側建設寬100米的生態景觀環線;創建“三期圈”,井下開采淘汰老舊設備,引入新裝備、新科技,創建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營造生態環境開采技術模式,生態環保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能級之變。

微信圖片_20230302215513.jpg

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

從漫漫黃沙到省級綠色礦山名錄,從采空區治理、固廢綜合利用到加速推進“國家級生態修復產業創新示范園”建設,綠色一直是榆北高速發展的前提與堅守的底色,打造世界一流綠色智慧能源企業,榆北人提供了方案,做出了示范。

在煤炭資源開發過程中,采空沉陷區生態恢復治理,是眾多煤炭企業共同面對的一大生態難題。涌鑫公司聯合榆林合力團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開始實施采空沉陷治理區土地復墾工程。該項目的建設實施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流轉、農田質量的提升、增加農民收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據了解,安山煤礦已累計塌陷土地1.86萬畝,通過開發式治理、裂縫填充、自然恢復等方式完成了6個沉陷區治理項目,治理面積4238畝。平整治理后的水平田塊經相關業務部門驗收合格后將交還本地住戶進行翻耕,而周圍邊坡、田埂則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的模式恢復地表生態,整治后的土地植被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

科技創新是綠色發展的關鍵。選煤分公司在優化工藝、污水處理、煤塵治理上下功夫,加大煤泥水、落地煤的處理力度,完善煤塵治理方法。加大設備改造與技術創新力度,引入先進的干霧抑塵設備,并組織全體員工進行專項學習干霧抑塵設備的操作與后期維護,確保煤塵攻堅戰“打到底”。在汽車和火車裝車站,裝車過程中產生的落地煤,全部回收到原煤車間二次加工,徹底消除地面污染,廠區內干凈整潔。通過重新改造系統管路,將全廠區工業用水、沖洗水集中到主廠房處理,經過絮凝、沉淀、壓濾等工序,實現了全廠區的洗水閉路循環。

微信圖片_20230302215523.jpg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面對“雙碳”目標下的發展形勢,面對智慧化迭代升級的行業趨勢,面對陜煤集團對榆北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榆北煤業公司以綠色低碳謀取長遠,以科技創新驅動賦能,高質量卓越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今年2月,《榆北煤業國家級生態修復產業創新示范園建設規劃(2021-2035年)》順利通過評審,并正式發布,這個規劃投資達36億元的生態產業,是順應國家發展形勢、踐行綠色發展的實踐需要,更是農光互補下的鄉村振興與綠色發展融入企業實踐的先導實驗。3月底,榆北榆神電力公司成立,圍繞分布式光伏發電、集中式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等項目,現場考察、統籌推進,順利完成相關項目宏觀選址,林地、沙漠勘探研究等前期任務指標,一個多能互補、綠色智慧的新榆北已經開始顯露頭角。7月22日,歷經三個多月的裝修改造,榆北煤業科技研發大樓正式啟用,項目采取“即發即用,就地消納”方式接入大樓低壓側供電系統,預計每年可發電73000kW·h,節約標準煤32.26噸,減排二氧化碳42.4噸,與一般建筑不同的是,智能樓宇系統的接入讓這座大樓“可呼吸、能感知”,兼顧智慧應用的同時,該公司積極利用有限空間,嵌入光伏發電系統,實現自給、綠色、節能。

“我們將持續聚焦‘雙碳’發展目標,緊盯科技創新前沿,科學規劃傳統能源和新能源耦合發展,到‘十四五’末再造一個環境和諧,主業突出、多元互補的產業集群,再造一個全新的榆北煤業。”該公司總工程師黃永安信心滿滿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