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榆林市出發,汽車沿著榆佳高速一路向東馳騁,2個小時的車程后,便來到了位于黃河沿岸的佳縣木頭峪鎮王寧山村。已是寒冬時節,入目四下,萬里黃河盡收眼底。然而,不同于季節的清冷,村子兩旁遍布的紅棗樹林、干凈整潔的鄉村道路、連排窯洞錯落有致,村民淳樸真誠,和諧美麗的新農村在這里已經初見成效。
11月23日,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石增武,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張瀅,黨委委員,小保當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楊征以及鄉村振興辦公室工作人員一行9人,在榆林市鄉村振興局副縣級督查專員劉喜林、佳縣副縣長王雨飛的陪同下,來到公司幫扶村——佳縣木頭峪鎮王寧山村走訪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佳縣木頭峪鎮王寧山村,地處黃河中游,屬于典型的黃河沿岸土石山區地貌。這里紅棗資源豐富,脫貧攻堅期間,積極發展紅棗原生態循環產業鏈,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設原生態田園綜合體,吸引企業合作開發紅棗深加工系列產品,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走出了一條紅棗產業發展帶動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然而受新疆紅棗的沖擊,村子里以紅棗為主體的農業經濟受到影響,村民收入有所滑坡。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石增武一行分參觀紅棗制酒產業鏈、走訪脫貧戶、看望駐村干部、召開座談會四個主題,“問路”鄉村振興的解決方案,在“走親訪友”間,看望了遠在王寧山村他掛念的“親戚們”。
在紅棗制酒廠,石增武一行參觀了紅棗深加工的設備、流程以及工作環境,詳細了解了紅棗制酒的產品類型和銷售渠道。
在脫貧戶張德龍家,老人家剛賣完紅棗,滿身塵土也一點都擋不住他的精氣神。
“紅棗一斤多少錢?”
“養了多少只羊?”
“今年收成還好吧?”……
拉家常的間隙,張德龍老人的妻子端來了一盤紅彤彤的大棗,熱情的分給眾人品嘗。
“夠用,夠用,這兩年就是紅棗價格低了點,收入少了。”樸實的話語,表達了現在生活的美好與希翼。
看到公司送上的米面油等慰問品,老人一直推辭說“夠用,夠用?!?/span>
在駐村隊生活的窯洞,石增武伸手摸了摸土炕旁邊的爐子,看到沒有溫度,關心的詢問大家的吃飯、取暖問題,了解到大家在農戶家吃飯后,他笑著說“這我就放心了?!?/span>
臨走時,他還不忘叮囑大家放心大膽的開展工作,公司會竭盡所能的創造良好工作環境,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走訪慰問結束后,公司在王寧山村黨支部活動室組織召開了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座談會。會上,聽取了公司駐村第一書記工作匯報,榆林市鄉村振興辦主任劉喜林、佳縣副縣長王雨飛,木頭峪鎮黨組織書記馬峰強分別介紹了榆林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情況,王寧山村發展現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就統籌推進鄉村振興產業布局落地,推進各類經濟項目與村民利益緊密掛鉤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石增武指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國有企業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義不容辭責任,來到王寧山村,看到村民的精神風貌,他們的自信和熱情,更加堅定了公司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信心。他希望,公司駐村干部能夠深入學習,認真研學國家產業政策,針對目前王寧山村有機紅棗加工產業面臨的品牌知名度不高、銷售路徑不暢,產能效能釋放緩慢等問題,整體謀劃,拿出可行性的研究報告,宣傳推介好紅棗產業各類產品,運用好消費扶貧政策,幫助王寧山村早日實現產業振興。
劉喜林、王雨飛對公司一直以來對王寧山村的關注和支持表示了感謝,希望公司能夠積極發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經驗和做法,持續用力,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多出謀劃策,發揮好產業幫扶和消費扶貧的有效作用,為村民謀得福利。希望駐村干部能夠緊緊圍繞“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16字要求, 吃透產業政策,借助鄉村振興和企業結對幫扶政策,盤活、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