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小保當公司結合項目建設實際,鼓勵員工立足崗位搞創新,在“新、小、實、巧、省”上做文章,充分發揮各種“奇思妙想”,從而在公司范圍內掀起了“五小”創新的高潮,一大批“五小”創新成果的應用為公司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小發明”解決“大難題”。為了彌補綜采工作面回風巷定點噴霧降塵裝置的局限性,通風維護區技術人員通過反復研究實驗,研制成功了可移動式捕塵網。在綜采工作面回順超前50-100m范圍,安裝一組捕塵網,捕塵網的組成根據巷道斷面大小加工成與斷面大小合適的骨架,骨架采用兩扇門,骨架上采用網片焊接,網片上敷設2mm的方格用于捕塵,骨架地腳安裝可推移滑輪,捕塵網上風側3-5m安裝自動噴霧,隨著工作面回采可推動骨架上的滑輪進行遷移,大大改善了作業環境,保障了員工的健康。
“小創造”避免“大麻煩”。由于112201綜采工作面液壓系統,在設備列車伸縮架段,為避免進液管與其他線纜摩擦,綜采區經過反復研究,考慮將此三趟高壓液管布置在伸縮架下層。伸縮架下層支腿橫梁作為基礎,加工支撐架,支撐架外層套上鍍鋅鋼管,可保證高壓液管沿著支撐架為滾筒摩擦,大大減少了液管因摩擦產生的設備隱患,同時管路布置清晰、平順,對工作面標準化的提升也有積極意義。
“小革新”帶出“大效益”。為了有效預防人卡不和一現象,智慧礦山管理部技術人員在井口安裝了虹膜機和定位卡唯一性監測系統,信息一致的情況下才能打開入井閘機,有效防止了入井人員卡和持卡人信息不一致的情況發生,實時掌握井下的具體人員情況。
“小設計”推動“大跨越”。為有效提升順槽皮帶回收效率,機電運輸區技術人員利用10MM厚的廢舊鋼板,按照原有的卷帶芯尺寸為基準,制作成便捷式的正方體,套在原有的卷帶芯上,使得原有卷帶芯可重復利用,便于操作,且人員易于上手,有效縮短了皮帶的回收時間,為生產贏得寶貴時間。
“小建議”開拓“大視野”。由于井下掘進巷道煤層起伏變化較大,落差大的巷道激光照射不到掘進工作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施工進度和測量精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生產技術室對激光指向儀支架進行改造,切割長度0.6m的錨桿,端頭焊接螺帽,連接頂部錨桿;另一段加工可調節套筒,可360°旋轉,上下可移動0.6m。套筒焊接圓鋼,連接激光指向儀器,360°無死角照射。此項創新大大減少了遷移次數,方便操作,減少施工影響,巷道按照設計掘進方位起到了關鍵作用,節約費用約4.5萬元。
這些創新項目只是小保當公司“五小”創新的一個縮影。據統計, 2018年以來,該公司累計完成120余項“五小”項目,創造效益近百萬元。